2017年8月7日

如何從「人相學」更認識自己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認識更好的自己 -吳碧霞老師著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  
晚清名臣曾國藩有一句名言:「寧可不識字,不可不識人」,《孫子兵法》裡面有這樣一段話: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;不知彼不知己,每戰必殆。」這段話同樣適合運用在現今多元競爭的環境。要應對現代瞬息萬變、人際往來頻繁的社會,獨善其身已經不再是我們可以退縮的藉口了,懂得與人接觸是一門必要的藝術,是在社會環境生活中的一種必然行為,也是我們每天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,那麼「識人」就成了一門必要的學問。


    「人相學」為中國傳統的一門學問,是以了解一個人的健康、個性和智慧為目的,除了面相、手相以外,更重要的是論「骨相」及「氣色」;以「骨相」定一個人的先天格局,並運用「氣色」及「流年」作為後天運勢好壞的驗證方法,其源起與「中醫學」同宗又融會「遺傳學」、「生理學」、「優生學含胎教」等專門性知識作為理論基礎,其重點乃在「認識自己」,了解自身氣場及行運的順逆狀況,更進一步「見相識人」。「觀相識人」之學理,是透過雙眼的觀察,以了解人體五官、骨骼、體態、輪廓、氣魄、精神、鬚眉、氣質、性格、膚髮、氣色、肉色、肥瘦、甲齒、紋痕、痣斑等實體形相,配合內在的精神反射於外在氣色及聲音上,綜合論斷一個人的先後天,是屬於「實體論命」。在實用上,人相學本著「有諸內必形諸外」的道理,從生理、病理、心理等各個角度切入。從一個人的體貌、氣色、言談、舉止、行為,洞察其人的思想、個性與健康情形,並依其性格特徵推衍出氣運之良窳。


    何謂人的「氣場」? 氣場是指一個人的精、氣、神,或者簡單的說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,從體內發出,環繞在我們身體周圍的能量氣場,每個人肯定都感覺過其氣場的存在,只不過大多數的人都忽視了它的存在,或者是錯誤地解讀了這種體驗(例:愛生氣或說話口氣不好)。


「氣場」形成因素,包含先天內在體質強弱及後天涵養養成,經過先天及後天調養過程與外界環境互相適應,而呈現在外的特徵。那就會有人問:到底是先天對人的影響比較大,還是後天影響比較大呢?我個人的看法:以先天的稟賦為主,後天養成為輔,因為先天和後天會相互影響,至於後天對先天的改變有多大,那就要看後天涵養強度的多寡,它會改變人後天的氣質養成,所以後天的學習、培養是很重要的。為甚麼要談先天或是後天,因為有些人是靠後天的涵養,去抵銷先天不利的因素;也就是說,先天的稟賦,可以透過後天的涵養,去改變某些先天不足的地方。如此,我們就會好奇的再問一個問題:假若先天的稟賦,可以透過後天的涵養養成,那麼先天的氣息,會不會又冒出來,而改變後天養成的涵養呢?筆者的答案是: 那就要看人本身穩定的程度而論了。


    「氣場」是指先天和後天的綜合能量,做為一個具體判斷,在這個判斷的過程,其標準是根據先天稟賦和後天涵養調和當中之氣質,看他外在的表現,能否達到中庸,即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,即是儒家所提出的「中庸之道」。在此談到的中庸,其實就是先天與後天的氣質狀態,呈現一個最恰當的調和。先天氣質強,雖然很優秀,也要有後天的涵養去平衡;先天氣場條件差的人,也不見得是差,一樣可以靠後天的涵養,補其不足。


「中庸」的標準就是我們如何根據先天的氣質稟賦,做後天相應的涵養養成,如此才能有適當的表現,是否為恰當的表現,能從我們日常生活行為覺察出來。「氣」有好氣場、壞氣場,「好氣場」能帶來福氣、正氣、瑞氣,喜氣等等;「不好氣場」散發出穢氣、怨氣、怒氣、傲氣,小氣等等。人的氣場是看得見的,這種力量是巨大的,就像萬有引力一樣,每個人身上的這種氣場,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你、我的人生。氣場形成你的氣質、你的運氣、你的命運;如果,一個人的氣質很好,外表很精神、處事有條理,這個人的氣場就好,就會吸引好的事、好的運氣,產生好的能量場,同時吸引相同能量的人! 相反,若一個人的氣場不好,外表沒精神、做事懶散、心思混亂,再加上氣場不好,就會行運不順,總有不順心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,做什麼都感覺不開心、鬱悶,心煩,「壞氣場」人人避之唯恐不及,所以人要涵養「好氣場」。


人生的過程是一種自我的體驗與欣賞,氣場是人體狀況的一面鏡子,外在氣場的表現,除了情緒之外,心理和精神產生反應時,也是一樣,你的一切行為改變,都會體現在你的氣場中,學會轉化增強自己的氣場,以達至身體之氣順;若身體氣順,人自然健康;人身體健康,心胸自然豁達;人豁達而自在安然,從這個觀點來看,所謂「成功的人生」,正意味著你在生命中,散發出的正向能量,多於負向能量。我把能量分為「外在」及「內在」兩個部分,即內在氣場覺察並思索與體內氣流的關係,透過內外氣息交織後,所產生的一種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「個人態度」,這一種態度就是「氣」的終極意義。


    古時候有一句諺語:「有心無相,相逐心生;有相無心,相隨心滅。」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「心念」而改變,以相理美學的角度看「臉型」是性格的”儀表板”,「髮質」是個性的重要反應部位,「眉毛」是情緒的晴雨表,「眼睛」是心靈的視窗,「鼻子」是另一種語言,「嘴唇」是心性的再現,「下巴」是個性的”顯示器”,觀「耳朵」,知品性,透過「人相學」了解五官與己身之人格特質關係,幫助認識自己、了解他人,更加從容地融入社會,在人際社交圈遊刃有餘地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。相學其實是一種普通常識,是一個人所具有的獨特氣質,而成為「形」或「色」表現於面相上,給人的一種感受。「人相」是會隨著時間和個人的修為而有所改變的,「相由心生」說出這個道理。


美貌是一種福報,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,美麗的容顏來自先天涵養和後天性情養成,又稱為”相理美”。一個人的美醜跟相理是毫無關連,並非長的俊美的人就是有好的相理,它是在鼓勵人們注重內在的修養來改變即有的相貌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有句名言:「人生最終的目的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,而不只在於生存。」因此在認識他人之前,認識自己,便成為人生重要之課題。人的相貌不但反映歷史,表現現在,也預測未來;人到中年以後,就顯現出性格影響所致的面相,面相實際上不是天生就有的相貌,是長期性情與行為的修煉顯現在臉上的投影,是過去式、現在式、現在進行式,更預示著未來的命運。前美國總統林肯也曾說過:「一個人過了四十歲,就要對自己的相貌負責。」所以說,人到中年以後,就要對自己的長相負責,了解這些基本知識,有助於開闊自己的機運,也避免下錯誤的判斷造成誤會。


    錨點俗話說得好:「人生就是階段性的調整。」「人相學」不是要告訴你結果,而是給你多一種建議性的參考,可成為人生中的一種警示工具,可以應用在社交場合,廣結良師益友,用在生意方面,能夠知人善任,在生活上更可以左右逢源,隨著時代變遷,它更能進一步為現代人提供許多新思維與新功能,提醒著我們要用理智來指導人的感情,不要讓情緒來左右你的理性,留意吉凶禍福,事先加以預防,讓我們把握好運,趨吉避凶,逢凶化吉。最好的能量場,其實都藏在日常生活行為舉止裡,最重要的是可經由「人相學」有諸內必形諸於外來「認識更好的自己」。(資料來源:吳碧霞老師),了解更多吳碧霞老師資訊請按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